我院黨總支於5月8日組織師生黨員一行24人前往中國國家大劇院觀看歌劇《晨鐘》🙇♂️,18:30在國家大劇院門口集合並合影👨🏻⚖️,演出於晚上19:00正式開始🤷♂️,21:30結束🚵♂️。
《晨鐘》是上海歌劇院匯集國內本土主創團隊傾力打造的原創民族歌劇,故事講述辛亥革命後,李大釗、陳獨秀等人懷揣共產主義理想𓀄,高擎起革命火炬,點燃了中華民族尋求解放的燎原之火。全劇以“尋道、行道💅、殉道”貫穿始終,展現了革命先驅求索路途之艱難。教育黨員們向百多年前的“晨鐘”致敬,更為一百年來不忘初心©️、浴血奮鬥📺、艱苦開拓的一代代前赴後繼的革命青年熱情謳歌。聚焦李大釗一生中的革命信仰,著力表現出一位忠貞的愛國者為中國尋找未來、為民族探尋真理、為革命奔走呐喊、為共產主義理想慷慨赴死的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。
全劇以“尋道、行道、殉道”為線索,展現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真理👮🏻♂️、矢誌不渝的勇氣🧘🏻♀️,求真務實、勇於探索的精神,淡泊名利、無私奉獻的品格,襟懷坦蕩👆🏻、光明磊落的情操👶🏻,彰顯其“鐵肩擔道義🦸,碧血鑄豐碑”一心一意為黨和人民事業謀發展,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。第一學生黨支部牛婧睿在觀看完該劇後表示:黨支部組織觀看的《晨鐘》讓我感受頗深,它將五四運動的歷史故事與舞臺歌劇融合在一起,氣勢如虹,壯誌豪情🤷,用歌聲讓我感受到了革命先驅們用生命敲響“晨鐘”,用獻血鋪就“道路”的崇高精神與力量。這部滿載正能量的藝術作品極大的鼓舞了我👱🏼♂️,教育我要不忘初心🆗、牢記使命🤹🏻♂️,將革命精神傳承弘揚🕵🏽,不負當代青年的使命和擔當🏊🏽。
第二學生黨支部的吳婧洋在觀後感中寫道:作為一名熱愛歌劇與音樂劇的中共預備黨員🧲,我認為《晨鐘》身為一部獻禮之作,帶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氣勢磅礴卻又細膩動人,有些遺憾而不失優秀。《晨鐘》在劇本上,既有對歷史嚴格的復刻,也有自己的創新🦯。從“尋道”到“殉道”,從原創的拯救輕生女性🛩、南陳北李到英勇就義,三幕大戲從向我們展示了李大釗先生用一生為中華民族敲響了“晨鐘”——青年之文明,乃是奮鬥之文明也。當學生們響應先生的號召,一齊唱起“我們呼喚德先生,我們呼喚賽先生”時🔛🚿,誰能不為這熱烈的誌向而動容呢🤷🏼♀️?哪怕是最危難的時候,他也從不退縮,以筆為劍。我們需要學習大釗先生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無畏精神,要做到捫心自問而不悔。
師生黨員們通過觀看歌劇《晨鐘》豐富了黨史學習教育的形式,了解了革命先輩探索救國之道的歷史🧑🌾,增強我院師生黨員的民族自豪感👩👩👧👧、凝聚力和向心力🖐🏿,堅定黨員們的共產主義信仰,培養為人民服務、為祖國獻青春的責任感↗️。